2015年3月5日

二二八史詩小敘述<黨令如山雪紅似血>朗讀檔

詩:黃粱  朗讀:黃粱  語言:台灣語

在二二八事件國民黨軍隊有計畫的全省大屠殺中,台灣的一代菁英被剷除殆盡,剩下一些聽話的半山和奴才。當時台灣人抵抗比較激烈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嘉義、一個是台中埔里。台中埔里二七部隊的領導者是謝雪紅,一個沒讀過書的彰化鄉下女子「謝氏阿女」,12歲賣身葬母18歲被騙做有錢人的細姨。這個勇敢的女人一路抵抗命運一路逃竄,最後竟然跑到了莫斯科東方大學受訓,回來後成為台灣共產黨的開山媽祖。「謝雪紅」的由來是她看到蘇俄紅軍為革命捐軀的一張雪地相片,為精神效法而自我命名。

二七部隊在埔里烏牛瀾橋邊的抵抗,最後只剩三十幾名熱血青年為台灣人的尊嚴在奮戰,因為佔據了有利的至高點,嚇組了數百名正規部隊的圍剿。但實力太懸殊學生軍只好解散,謝雪紅與楊克煌一路藉著鄉下農民的掩護,逃到高雄醫院裝病躲過一劫,後來竟買通國民黨的巡邏艦上船逃到廈門。

大陸赤化後,謝雪紅在權力與路線之爭中被搞得七葷八素,又因堅持台灣本土色彩被批為地方主義,1958年解除職務,1968年被紅衛兵打成傷殘又開除黨籍。謝雪紅的遭遇不曉得會給台灣的統派份子什麼啟示?還是像馬英九一樣死腦袋一心只想當台灣區區長。人民劇院上演的唯一劇目《黨令如山》,「人民」是黨特許的商品不准有地方色彩。
 
<黨令如山雪紅似血>

片山潛同志正式代表共產國際傳達指令:
「命令謝飛英林木順回中國組織臺灣共產黨」
「黨成立後謝飛英林木順轉去日本東京
在日共中央領導下進行工課」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兩人坐船離開海參威……

看過霧血冰天雪地个志士彼張像
我知影這就是革命
這个印象我決心毋通袂記得
專工去刻一粒「謝雪紅」个印仔

想起囡仔時陣每日擔林投酒槽甘蔗
身不離扁擔肩不離挑
彼時毋識字毋知階級壓迫个利害
結局我已經毋是舊社會个「謝氏阿女」

阿女大跤行遍彰化城找無合軀个鞋
穿新衫為了予洪家做新婦仔
地主婆苦毒我五六年
十二歲賣身葬母十八逃走被騙做細姨
一一九二八年年底我佇臺北奮鬥開冊店
號名「國際書局」
一張橫寫个看板黑底白字
國際佮書局中間排一粒大紅星
一九三一年「臺共大逮捕」八年牢飯食甲飽玎鼕

一九四七年个二二八下晡
臺中陸續聽著臺北民變个廣播
市民大會上謝雪紅予眾人推舉為主席
會議了後群眾展開遊行
搏火車開道水螺大聲霆鼓吹起義
接管市區个警察局準備武裝
參議員緊急開會恐驚事端擱放大
謝雪紅建立「作戰本部」串聯民軍

地方仕紳主張議會路線个蔥仔切花
武裝民軍勉強佇鍋仔內磕破一粒卵
抑毋過鍋仔掌握咧總舖師手裡
灶空張等死神來添火

四日下午黨派人來傳達命令:
「省工委个意見認為武裝鬥爭已經結束
欲進入政治鬥爭个階段
若擱掌握武裝鬥爭个領導權
對團結各階層創好統一戰線不利」
黨叫阮將指揮權移交予臺中處委會

安全局个機密文件記載:
「一九四六年七月蔡孝乾回臺灣
附屬中共華東局的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
蔡孝乾擔任書記張志忠兼武工部長」

謝雪紅存範共伊抐落去組織「二七部隊」
招集地方青年佮學生四百外名
鍾逸人任部隊長古瑞雲做副手
八號暗時蔡个現身大華酒家下達指令:
「局勢若準變化二七部隊轉移到埔里」
十二號下晡一百外位隊員爬上卡車走山區

廿一師四三六團搢入來臺中佇銃管栽花
市區八百外朵仝一个時拚性命開
部隊紲落來欲去埔里用火炮種大欉樹
十六日烏牛瀾橋邊一番惡戰拄煞
三十幾名學生藏好文具分頭解散
總共兩臺機關槍七十支步銃佮幾箱手榴彈

青年目睭个百葉窗勻勻仔暗淡
自由意志指揮日光鑽入身軀个空隙
性命个樓梯揭向天頂有一觸久仔
無奈梯仔跤踏著時代軟汫个爛塗

十八日蔣經國臺北電呈南京  蔣主席:
共產黨――臺中謝雪紅女40歲埔里退到霧社
親美派――林茂生廖文毅與副領事Kerr
請美供給槍枝及Money美允Money

二十五日謝雪紅寫信給蔣經國:
我一九二七年間在莫斯科認識你
那時我在東方大學你在孫逸仙大學
這次臺灣人民起義之事
是陳儀政府一年多來施行酷政所造成
人民生活極其痛苦政治毫無自由
你不得追究臺灣人民不得鎮壓人民

一四界謝雪紅个像片賞金廿萬臺票
四月十五有人到高雄病院傳達黨个指示:
「黨中央命令謝雪紅楊克煌古瑞雲三人
即時離開臺灣到解放區」
五月廿一左營坐著國民黨个巡邏艦開向廈門

一九五八年「臺盟」召開謝雪紅鬥爭大會
淋血个批評日夜無停睏
同志猶罵伊是臺灣人个敗類
中共黨中央做出解除職務个決策
「永不低頭的謝雪紅終於低頭了」
紅衛兵踢曲伊个跤頭趺頭殼揤牢咧
一九六八年開除黨籍

人民劇院上演的唯一劇目《黨令如山》
「人民」是黨特許的商品不准有地方色彩

雪花淒淒緩緩凋謝
血腥的紅不留給人一絲清白
反抗者的足跡曾經在雪中跋涉……
反抗者的足跡曾經在血中融化……

黃粱歌詩《小敘述  二二八个銃籽》
唐山出版社,2013年出版


目錄

題詞
獻詩
序曲
一、罪个盤旋
二、嘉義驛前
三、臺灣光復講演紀錄
四、彼工落山風吹甲真大
五、一枝焦柴引起大火
六、本報電臺收南京長春三月六日電
七、武裝部隊登陸雨港
八、死亡證據
九、桃花扇觀後
十、黨令如山雪紅似血
十一、鳳林張七郎
十二、《臺灣名人寶鑑》
十三、語言的裂隙
十四、空留一劍匣中寒
振魂曲
為臺灣祈禱
後記

附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