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書:黃粱歌詩》 2022年秀威釀出版
在《君子書》裡,黃粱擁抱親情,詠嘆天地,記錄歷史,思念友誼,人生的萬種情緒與樣態,盡收於此。在《君子書》裡,黃粱說詩,〈渾沌知識十五章〉,探索詩的文化精神與美的原理;〈俳句的奧義〉例舉古今俳句,進行審美比較與文化闡釋。
【名家推薦】
黃粱不只是敏於感覺、想像的詩人,而更是深於思想的「詩哲」。他的歌詩吸納傳統文化之精神,體察現代生命存在之迷魅,鎔鑄為物、事、情、理兼容的境界;而以漢語特有之語法、聲調、意象的形式表現之。其意義個殊而普遍,普遍而個殊。閱讀他的歌詩,需要靈銳的感覺、神遊的想像與清明的沉思。
――顏崑陽(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黃粱的詩是一個另類。現代派是新詩自五四以來的一貫時尚,如今已深入漢語骨髓。黃粱試圖反其道而行,但並非復古,依然是自由詩,彷彿古人寫的新詩,魏晉風骨的自由體。這是遠比新詩之現代派路線更為深刻、潛沉的詩之道,新詩不能總是膚淺輕薄的同義詞。《君子書》精神高古,依然關於人的品味。
――于堅(百年新詩軸心詩人)
我把《君子書》看做地圖,私人的公共地圖,冠名黃粱的地圖,黃粱在這張新大陸地圖上發現舊大陸,他是另一個哥倫布:反哥倫布。黃粱不懷舊,他是新制,他把舊大陸這塊醃肉逼出鹽分剔除糜爛,成就為抽象而具體的鮮味……彷彿可以返老還童的藥水。黃粱的每一行詩似乎都是從一首史詩中突然按住的一行。
――車前子(百年新詩語言天才)
黃粱特別看重素樸、誠摯、純粹、自然的質地。他的早期作品晶瑩透亮,彷彿生命自行結晶的詩,有複製不來的玄妙;後期作品帶有溫潤的文化感和古風,是極富有人文底蘊的性情之作。他對詩的一往情深與義無反顧,充盈了君子一詞的涵義:不學詩,無以立,若要學詩,則必須交付全副性命。
――廖育正(廖人,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君子書》書籍簡介
《君子書》乃「黃粱詩學」總體呈現,精神空間建築扎根於漢語文化,抒情風格與人文體性基調在樂府,〈菊頌〉、〈梅譜〉根源魏晉風骨,雙聯詩從唐絕句翻新。〈獻給孩子〉孺慕誕生之莊嚴,〈沙數之業〉撩亂愛與死。組詩〈眾神祈禱的綠〉探索人的異化與自然之愛,〈鏡中村落〉216行,敘事、抒情、議論兼備師法杜甫長篇,迴響臺灣歷史的風雲頓挫。〈時間的讚美詩〉系列,瑩亮透澈如水晶煥發存有之光,詩論〈渾沌知識十五章〉,闡釋詩是凝聚生命回返「創造性自身」的原理與過程。
黃粱詩學受惠於文化傳統的形上世界與家庭場域之人性基礎,審美精神以《老子》、《詩經》為軸樞,心靈淬煉奠基《南傳阿含經》。《君子書》將心靈家園與精神殿堂融會貫通,蘊蓄「君子」之道的寬宏、正直與純粹,無端無盡藏之大美歷歷在目。
《君子書》作者簡介
黃粱,臺灣詩人、評論家。1958年出生於艋舺龍山寺周邊,木匠的兒子,行九。1978年師從美學家潘栢世、琴士莊洗,思想啟蒙。1981年獨居八里海濱,自修《南傳阿含經》、《樂府詩集》,覺悟心靈與詩,1982年始專志新詩,1984年起隱逸灣潭山村十六年,出入須靠人工划渡,1993年嘗試新詩評論,2010年遷居花蓮偏鄉修行者精舍,沉潛歷史洗鍊詩學。
黃粱關注「詩的永續生成之道」,栽培詩的基因拓墾詩的息壤,以一人之心總天下之心;詩人兼具隱士與革命者雙重特質,隱士在美學中生活,革命者變革自我與他人。黃粱一生崇尚簡樸生活,追慕寧靜澄澈的美學理想,詩風溫潤文字太古。2022年德國漢學家蔣永學編譯的德文版臺灣文學選集《天海之間》,收錄黃粱四首詩,居存世詩人之首。
主編唐山版《大陸先鋒詩叢》二十卷(1999、2009)。著作:新詩評論《想像的對話》、詩集《瀝青與蜂蜜》、《野鶴原》、《小敘述》、《猛虎行》、詩文集《君子書》。2024年1月出版新詩史論《臺灣百年新詩(上卷):歷史敘事與詩學闡釋》、《臺灣百年新詩(下卷):精神標竿與文化圖像》。2025年1月即將出版《中國百年新詩(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中國百年新詩(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8578?sloc=main
三民網路書店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0580156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4100085884.html
秀威網路書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