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中國百年新詩》總目錄

 


●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導言 新詩的歷史脈動與文化特徵

一、本書的「新詩」定義與歷史區間
二、本書的史觀史識與考察重點
三、百年新詩的歷史背景
四、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五、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
六、《中國百年新詩》文學標的

 

【民初新詩1917-1949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新詩與新詩學

一、1917-1927年,新詩的語體、詩體革命
(一)緒論
(二)《中國新文學大系8.詩集》作品考察
1
、胡適與廢名的新詩觀念
2
、周作人〈飲酒〉
3
、沈尹默〈三弦〉與劉半農〈一個小農家的暮〉
4
、李金髮〈有感〉
5
、馮至〈蛇〉與《十四行集》
6
、郭沫若〈日暮的婚筵〉、〈南風〉
7
、「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徐志摩、朱湘
8
、聞一多〈死水〉與新格律詩
9
、朱湘〈采蓮曲〉與新詩格式
10
、戴望舒〈雨巷〉
11
、胡適〈老鴉〉
12
、徐志摩〈一小幅窮樂圖〉、〈一條金色的光痕〉
13
、朱湘長篇敘事詩〈貓誥〉、孫毓棠〈寶馬〉
14
、魯迅〈他〉
二、1927-1949年,歷史變局下的新詩
(一)緒論
(二)新詩的美學意識、社會意識、文化溯源意識
1
、美學意識的詩
1)何其芳〈預言〉
2)卞之琳〈音塵〉
3)施蟄存〈銀魚〉、〈烏賊魚的戀〉、〈枯樹〉
4)吳奔星〈超人之歌〉、〈雨天〉
5)戴望舒〈眼之魔法〉
6)廢名〈雪的原野〉
2
、社會意識的詩
1)水天同〈與友人書〉
2)艾青〈群眾〉
3)路易士〈吠月的犬〉
4)吳興華〈寒夜〉
5)穆旦〈活下去〉
6)唐祈〈女犯監獄〉
7)陳敬容〈邏輯病者的春天〉
8)綠原〈凱撒小傳〉
3
、文化溯源意識的詩
1)魯迅〈墓碣文〉
2)聞一多〈奇蹟〉
三、鏈結傳統,超越革命,警惕全球化

 

【民初+共和國新詩1933-1996
第二章 抗戰年代的詩與改朝後詩人歷史反思

一、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簡述
二、抗戰年代的詩
(一)艾青:復活的土地
(二)田間、方冰:「晉察冀邊區」抗日詩篇
(三)穆旦:蛇的誘惑
(四)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五)路易士:火與嬰孩
(六)綠原: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們
(七)艾青:黎明的通知
三、改朝後詩人歷史反思
(一)穆旦,1956-1976詩篇
(二)艾青,19411978-1979詩篇
(三)綠原,1970-1996詩篇
(四)紀弦1969〈一元論〉、穆旦1976〈神的變形〉

 

【共和國新詩1949-2017
第三章 共和國新詩的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

前言
一、共和國新詩歷史序列的文化概貌
(一)第一代詩人
1
、穆旦〈葬歌〉節選,1957
2
、流沙河〈草木篇之毒菌〉,1957
3
、昌耀〈林中試笛之車輪〉,1957
4
、林昭〈獻給檢察官的一束玫瑰花〉,1962
(二)第二代詩人
1
、芒克〈天空〉節選,1973
2
、北島〈回答〉,1978
3
、顧城〈「運動」〉節選,1983
4
、楊煉〈水第三〉節選,1985
(三)第三代詩人
1
、于堅〈無法適應的房間〉節選
2
、王小妮〈致乾涸的河道〉
3
、韓東〈兒歌〉
4
、西川〈黑暗〉節選
(四)第四代詩人
1
、楊鍵〈暮晚〉
2
、李龍炳〈巨人傳〉節選
3
、朵漁〈週年〉
4
、巫昂〈祖國〉
(五)歸來的詩人
1
、艾青〈盆栽〉節選
2
、蔡其矯〈祈求〉節選
3
、鄭敏〈詩人與死之十一〉節選
4
、綠原〈放棄〉節選
(六)「歸來的詩人」受難經歷簡述
二、共和國詩人受難象徵:林昭
(一)林昭家庭背景與性格特徵
(二)北大「五.一九」與毛澤東「反右運動」
(三)林昭〈普洛米修士受難的一日〉
(四)林昭〈海鷗之歌〉
(五)林昭被捕與「星火案」
(六)林昭獄中血書
三、見證歷史真相,守護核心價值

 

【共和國新詩1963-1998
第四章 從地下文學到先鋒詩歌

一、發跡於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
(一)文革話語:紅衛兵詩歌
(二)裂變與覺醒:地下文學
1
、伸張自由意志的地下文學
2
、地下文學時期的詩人簡介
1)郭世英(1941-1968
2)黃翔(1941-
3)郭路生(1948-
4)周倫佑(1952-
二、肇始於改革開放的先鋒詩歌
(一)197812月《今天》創刊
(二)先鋒詩歌的歷史脈動(1978-1998
1
1978年《今天》發刊詞 作者:北島
2
1983年〈崛起的詩群〉 作者:徐敬亞
3
1990年《今天》復刊詞 作者:北島
4
1996年〈隱匿者之光〉 作者:徐敬亞
5
1998年〈斷裂:一份問卷〉 擬定者:朱文
三、從魯迅到朱文

 

【民初+共和國新詩1931-2007
第五章 歸來者:倖存的詩人

前言、魚化石或懸崖邊的樹
一、廢名(1901-1967
二、曾卓(1922-2002)、艾青(1910-1996
三、牛漢(1923-2013
四、綠原(1922-2009
五、蘇金傘(1906-1997
六、蔡其矯(1918-2007
七、流沙河(1931-2019
八、鄭敏(1920-2022
九、穆旦(1918-1977
十、昌耀(1936-2000
十一、木心(1927-2011
結語、詩的廢墟與詩的真實

 

【共和國新詩1980-1998
第六章 1980-1990年代先鋒詩歌的內涵與精神

一、艱難的「存有」
(一)醞釀先鋒詩歌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
(二)拓寬存有邊界的先鋒詩人
   
(朱文、海上、馬永波、余怒、周倫佑、
     
虹影、于堅、孟浪、柏樺)
二、詩歌內涵:揭穿虛無
三、詩歌精神:抵抗虛無
(一)三條道路
(二)五個陣地
四、反旋的歌聲

 

【共和國新詩1990-2010
第七章 人之樹,新世紀詩歌文化圖像

一、跨世紀前後先鋒詩歌的心靈動向
二、新世紀詩人意識與思想樣態
三、新世紀書寫向度與文化圖像
(一)靈性書寫:生命信仰建築(唯色、張執浩)
(二)文化書寫:文化空間建築(楊鍵、臧棣)
(三)性情書寫:心靈空間建築(龐培、蘇淺)
(四)生活書寫:社會空間建築(鄭小瓊、伊沙)
(五)語言書寫:基礎抽象建築(蘇非舒、車前子)
(六)文化圖像:人之樹
四、漢語詩學的傳承與開創

 

●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

 

【穆旦(1918-1977)】
第八章 穆旦詩傳:拒絕遺忘歷史

一、1918-1938年:初露頭角野獸的呼喊 
二、1938-1941年:昆明時期〈蛇的誘惑〉 
(一)防空洞裡的抒情詩 
(二)一九三九年火炬行列在昆明 
(三)蛇的誘惑 
(四)中國在哪裡 
三、1940-1942年:〈詩八首〉與〈還原作用〉 
四、1944年:〈活下去〉複調的靈魂之聲
五、1945-1947年:內戰時期北平、瀋陽 
六、1948年的思想總結:〈詩四首〉南京 
七、1941-1947年:問答體長詩〈神魔之爭〉 
八、1949-1957年:愛國與受難政治交心詩 
九、1959-1970年:穆旦日記 
十、1975年:復活的詩人蒼蠅與妖女的歌 
十一、1976-1977年:對權力的批判〈神的變形〉 
結論、拒絕遺忘歷史
 

 

【昌耀(1936-2000)】
第九章 與昌耀詩的三次詩學對談

一、從一首詩洞觀一世界 
二、以聖徒之心探尋所來處與更高處 
三、昌耀詩的生態詩學景觀
四、昌耀簡介
 

 

【胡寬(1952-1995)】
第十章 胡寬,自由鏡像中的受虐者

前言
一、胡寬詩的怪異標題
二、戲劇場景與荒誕意識
三、反思民族群性/國家歷史
四、反英雄:絕筆詩〈受虐者〉
五、通向地獄之路,雪花飄舞
六、胡寬詩的自由精神

 

【于堅(1954-)】
第十一章 于堅詩,黑暗時代的精神螢光

前言
一、于堅詩的多元視域
(一)知識論視域:文化自然  
(二)心理學視域:個人集體
(三)倫理學視域:自我他者
1
、時代場域
2
、他者場域
3
、自我場域
4
、因果場域
(四)存有學視域:存有空無
二、于堅詩學中的「民間」概念
(一)語言策略的虛與實
(二)詩歌空間的虛與實
(三)社會身分的虛與實
(四)歷史意識的虛與實
三、黑暗時代的精神螢光

 

【王小妮(1955-)】
第十二章 堅守人性真實,王小妮詩章

前言
一、核心價值與主題關注
(一)核心價值:堅守人性真實
(二)主題關注:人與時代對詰
二、詩歌歷程的三階段
(一)隱逸者時期
(二)清醒者時期
(三)啟蒙者時期
三、主題類型:倫理詩、諷喻詩、風土詩
(一)倫理詩:〈和爸爸說話〉,1996-1997
(二)諷喻詩:〈我看見大風雪〉,1999
(三)風土詩:〈鄉村〉系列,2004
(四)諷喻詩:〈月光〉系列,2003-2014
四、王小妮的詩歌美學與精神信念

 

【余怒(1966-)】
第十三章 余怒詩與余怒詩學

前言
一、余怒《詩學》中的詩觀點
二、「余怒詩」的詩學特徵
(一)取果核式書寫模式
(二)抓鰻魚式書寫模式
三、余怒「詩學論述」的思想特點
四、語言程式的開發或生命程式的創造?

 

【楊鍵(1967-)】
第十四章 楊鍵的招魂史詩《哭廟》

一、楊鍵與《哭廟》
二、《哭廟》分章評介
(一)題辭
(二)自序
(三)上卷:哭
1
、詠
2
、歎
3
、哭
4
、悼
(四)中卷:廟
(五)下卷:廟之外
三、虛無之境與虛白精神

 

【吉狄兆林(1967-)】
第十五章 英雄系譜:彝族詩人吉狄兆林

一、彝族詩人吉狄兆林
二、吉狄兆林詩篇文化闡釋
三、文化自信與地域堅守

 

【張士甫肖水】
第十六章 語言維度的典範詩章

一、詩的語言空間形態
二、文本詮釋/語言分析
(一)語言體裁:雅/俗
1
、雅言修辭(張士甫、陳東東、海子)
2
、白話修辭(楊黎、車前子、周雲蓬)
(二)語言鏡像:虛/實
1
、想像情境(張棗、安琪、趙卡)
2
、現實情境(蕭開愚、葉匡政、尹麗川)
(三)語言動能:曲/直
1
、跳躍敘述(多多、藍藍、肖水)
2
、連續敘述(湯養宗、啞石、雷平陽)
(四)語言調性:柔/剛
1
、抒情聲音(翟永明、呂德安、沈葦)
2
、思辨聲音(歐陽江河、周瓚、呂約)
(五)語言意識:聚歛/擴散
1
、召喚傾聽(何三坡、史幼波、宇向)
2
、溝通銘記(嚴力、丹真宗智、才旺瑙乳、杜綠綠)
三、語言維度的詩學反思

 

總結 詩歌文化的傳統與現代

一、雙重邊緣的觀察者與評論者
二、百年新詩文化點檢
(一)民初新詩文化
1
、文化現象:文化斷裂與主體喪失
2
、詩歌空間:文化格局的自我囿限
3
、語言空間:偏重口語輕視書面語
4
、審美精神:缺少思想觀念的基礎建構
(二)共和國新詩文化
1
、文化現象:傳統與現代鏈結斷裂
2
、詩歌空間: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
3
、語言空間:心靈焦慮語言躁動
4
、審美精神:評價座標匱缺核心價值模糊
三、傳統與現代的關聯
(一)詩統:極公共極私密
(二)道統:公共財
(三)文統:公共財私密化
(四)政統:一間想像的房子
(五)回歸詩歌母親的懷抱
四、「新詩傳統」的建構困境
(一)縱向連結困境
(二)橫向對話障礙
(三)詩學視野狹隘
(四)文化格局限制
五、百年新詩的文學遺產

六、未來新詩的文化理想

 

【紙本書購書安全優惠網址】

 

中國百年新詩(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秀威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45402

三民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3976620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3630?sloc=main

讀冊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1057726.html

 

中國百年新詩(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

秀威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45401

三民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3976621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3634?sloc=main

讀冊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105772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