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黃粱《百年新詩1917-2017》總目錄


                    黃粱著,青銅社出版,202012

       ISBN 978-957-98321-9-9 (全套:平裝),共八冊

      30載書寫,166萬字,評介340位詩人,2600首詩

 

總目錄

 

自序 百年新詩,望洋興嘆

 

第一卷 詩的歷史進程

   

前言 百年新詩的時空脈絡與文化景觀

(一)中華民國新詩

第一章 民國時期(1917-1949)的詩與詩學

第二章 抗戰時期的詩與1949年後詩人歷史反思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詩

第三章 共和國新詩的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

第四章 中國先鋒詩歌歷史脈動與精神歷程

第五章 中國當代「新詩潮」文學溯源和文本勘查

第六章 倖存者:「歸來的詩人

(三)臺灣新詩

第七章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1920-1949)臺灣新詩

第八章 「跨越語言的一代」、「笠」與「笠之外」

第九章 「大陸來臺詩人」評介

(四)香港、新馬、海外新詩

第十章 香港新詩的文化特徵

第十一章 新馬華文詩文化圖像

第十二章 海外華文詩/華人詩的愛與死

(五)二十一世紀「網路詩」

第十三章 新世紀「網路詩」抽樣考察

 

第二卷 詩的文學類型一:終極觀照 

 

前言 以終極觀照詮釋詩歌精神

第十四章 穆旦(1918-):拒絕遺忘歷史——穆旦詩傳

第十五章 吳興華(1921-):吳興華的詩與詩觀

第十六章 昌耀(1936-):昌耀論二章

第十七章 葉維廉(1937-):葉維廉詩學初探

第十八章 楊牧(1940-):有序與脫序——楊牧詩學

第十九章 零雨(1952-):零雨論——詩的自然力

第二十章 于堅(1954-):于堅的詩——三才萬象共端倪

第二十一章 王小妮(1955-):人性之光——王小妮詩章

第二十二章 蕭開愚(1960-):蕭開愚的詩歌歷程

第二十三章 楊鍵(1967-):廣大招魂聲音——史詩《哭廟》

第二十四章 吉狄兆林(1967-):我背著我的死——彝族詩人吉狄兆林

 

第三卷 詩的文學類型二:抒懷寄情

 

前言 對奧美文字的傾聽與召喚

第二十五章 周夢蝶(1921-):影中之響——周夢蝶評傳

第二十六章 瘂弦(1932-):瘂弦詩的三重深淵

第二十七章 鄭愁予(1933-):鄭愁予的鄉愁與反鄉愁

第二十八章 梁秉均(1949-):梁秉鈞的香港漢詩

第二十九章 北島(1949-):守夜的責任——北島詩章

第三十章 多多(1951-):多多的詩藝與詩學

第三十一章 翟永明(1955-):翟永明的身體抒情詩

第三十二章 顧城(1956-):顧城詩四講

第三十三章 海子(1964-):海子的詩與思想

第三十四章 朵漁(1973-):最後的黑暗——朵漁的敘事與詠懷

 

第四卷 詩的文學類型三:現實索隱

 

前言 介入當下,諷諭現實

第三十五章 商禽(1930-):吐唱商音之禽

第三十六章 郭路生(1948-):精神的兩極圖像

第三十七章 馮青(1950-):從溫柔清新到鋸齒銳利

第三十八章 湯養宗(1959-):當代中國的斷字碑

第三十九章 韓東1961-):冷風景

第四十章 西川(1963-):西川的議論詩

第四十一章 沈葦(1965-):新疆《安魂曲》

第四十二章 李龍炳(1969-):在骨頭裡釀酒——農民詩人李龍炳

第四十三章 呂約(1972):對希望的闡釋

第四十四章 昆鳥1981-):鲲化鵬的靈魂歷程

 

第五卷 詩的風格類型

 

前言 新詩實驗場中的奇花異卉

第四十五章 寫意詩:廢名(1901-莫須有先生,詩人廢名

第四十六章 超現實詩:管管(1929-戲謔現實與出格想像

第四十七章 內面空間詩:黃荷生(1938-)艋舺少年郎黃荷生

第四十八章 形象思維詩:張士甫(1946-)張士甫詩歌語言探源

第四十九章 荒誕戲劇詩:胡寬1952-胡寬詩的自由精神

第五十章 宏觀結構詩:楊煉1955-探索楊煉詩集《易》

第五十一章 造境詩:張棗(1962-)張棗造境詩闡微

第五十二章 身體經驗詩:阿芒1964-)阿芒身體詩學

第五十三章 魔幻現實詩:余怒1966-「余怒詩」「余怒詩學

第五十四章 解構詩:廖人(1982-)亮出兵器,廖人《13

 

第六卷  詩的主題類型

 

前言 對生命經驗與社會鏡像專題探索

第五十五章 戰爭敘事:葉笛(1931-)<火與海>及其他戰爭詩篇

第五十六章 歷史事件敘事:向陽(1955-)「霧社事件」敘事詩

第五十七章 誕生敘事:阿翁(1952-一座妊娠之書——《給當當書》

第五十八章 死亡與重生敘事:薛赫赫(1972-)向死而生的靈性詩章

第五十九章 生活頌歌敘事:黃燦然(1963-)黃燦然日常生活頌歌

第六十章 生命哀歌敘事:巫昂(1974-)巫昂身體性書寫

第六十一章 心靈鬥爭敘事:孫維民(1959-)孫維民詩歌的道德維度

第六十二章 身體傷殘敘事:余秀華(1976-)詩,意態堅貞絕不搖晃

第六十三章 山林敘事:何三坡(1964-)《灰喜鵲》的精神理想

第六十四章 海洋敘事:蔡宛璇(1978-)海的交響詩《潮汐》

第六十五章 邊緣敘事:詩的非典型命題

   前言(一)子與母的詩(二)歌詩(三)同志議題詩(四)地方語言詩(五)少數民族詩(六)藏族流亡詩(七)伊斯蘭文化詩(八)基督教誨詩(九)節慶禮俗詩(十)心靈山水詩(十一)悼念詩(十二)史詩

 

第七卷 詩的語言空間

 

前言 百年新詩的語言空間形態

第六十六章 語言體裁:雅/

(一) 雅言修辭:戴望舒(1905-)、木心(1927-)、陳義芝(1953-)、羅智成(1955-

    (二)白話修辭:朵思(1936-)、陳黎(1954-)、楊黎(1963-)、鯨向海(1976-

第六十七章 語言鏡像:虛/

  (一)想像情境:林泠(1938-)、蘇紹連(1949-)、鴻鴻(1964-)、杜綠綠(1979-

  (二)現實情境:唐祈(1920-)、鍾喬(1956-)、葉匡政(1964-)、尹麗川(1973-

第六十八章 語言動能:曲/

  (一)跳躍敘述:夏宇(1956-)、車前子(1963-)、藍藍(1967-)、安琪(1969-

  (二)連續敘述:梅新(1937-)、嚴力(1954-)、雷平陽(1966-)、周瓚(1968-

第六十九章 語言調性:柔/

  (一)抒情聲音:陳育虹(1952-)、呂德安(1960-)、許悔之(1966-)、楊佳嫻(1978-  

  (二)思辨聲音:歐陽江河(1956-)、林燿德(1962-)、唐捐(1968-)、高曉濤(1972-

第七十章 語言意識:聚歛/擴散

  (一)召喚傾聽:蘇金傘(1906-)、羅任玲(1963-)、娜夜(1964-)、宇向(1970-

  (二)溝通銘記:吳晟(1944-)、鄭炯明(1948-)、詹澈(1954-)、胡續冬(1974-

 

第八卷  詩的審美精神一:決定性經驗

 

前言 反旋的歌聲――中國先鋒詩人的邊緣美學

第七十一章 南京:朱文(1967-生活圖式與生存區位的求索

第七十二章 長沙:海上(1952-末世氛圍的蒼茫

第七十三章 哈爾濱:馬永波(1964-)重奏的秘密

第七十四章 安慶:余怒(1966-試探存在的界線

第七十五章 西昌:周倫佑(1952-刀鋒上的詩與歷史

第七十六章 倫敦:虹影(1962-隔著眾人的肌膚大笑

第七十七章 昆明:于堅(1954-文化與自然的本質對詰

第七十八章 上海:孟浪(1961-泥濘中的清醒與抉擇

第七十九章 成都:柏樺(1956-大塊抒情,坦蕩吟詩

第八十章 揭穿虛無,抵抗虛無

 

第九卷 詩的審美精神二:整體性價值

 

前言 從詩的審美精神判讀「詩」

第八十一章 靈性書寫一:唯色(1966-文字的證量

第八十二章 靈性書寫二:張執浩1965-偶語蒼生寄殘生

第八十三章 文化書寫:楊鍵(1967-七個關鍵詞

第八十四章 文化書寫:臧棣(1964-唯物論與反詩歌

第八十五章 性情書寫一:龐培(1962-)莊重的抒情

第八十六章 性情書寫:蘇淺(1970-)哪一年,哪一天,只有菊花香

第八十七章 生活書寫一:鄭小瓊(1980-在與物交談中凸顯人性

第八十八章 生活書寫:伊沙(1966-複數的「我」

第八十九章 語言書寫一:蘇非舒(1973-看?被看?物?非物?

第九十章 語言書寫:車前子1963-新鮮的語言花枝

第九十一章 「人之樹」文化圖像

 

第十卷 詩的思想建築

 

前言 詩的無限心智

第九十二章 文化座標:新詩的座標定位

第九十三章 詩的經驗:「詩」與「詩的經驗」

第九十四章 基礎詩體:新詩古詩「基礎詩體」審美比較

第九十五章 定型詩體:「雙聯詩」文化設想與文本詮釋

第九十六章 意象:一甲子的「雪」

第九十七章 觀念與想像:卜袞的布農族語詩章

第九十八章 詩與思:陳庭詩雕塑藝術的詩與思

第九十九章 比較詩學:俳句的奧義

第一百章 基礎詩學:詩篇之前 六十六章

 

總論 百年新詩通覽與反思

 

附錄

 

附錄一 詩的啟蒙

附錄二 百年新詩作者索引(依出生排序)

附錄三 百年新詩作者索引(依篇章排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