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李雲顥評論《野鶴原》

 

原初/本質靈魂考 ──讀黃粱《野鶴原》 

作者 李雲顥 日期 26.08.2013

 

    1958 年出生的黃梁,本名叫黃漢銓,是台北萬華人。在城市成長的他 23 歲之後,便隱居鄉間,過著清貧的生活。他曾經出版過詩集《瀝青與蜂蜜》(唐山),是台灣詩壇的前輩,也很常在詩刊中撰寫詩評、為詩壇付出許多心血。四年級前輩詩人還積極關注最新世代的創作的,除了陳義芝,就是黃梁了。

 

    除了創作以外,至今還能在獨立書店看到的是一本新詩評論集《想像的對話》(唐山),他另編有【大陸先鋒詩叢】十冊(也都是唐山出版),算是最早台灣引介中國當代詩歌的有心人。1995 年前後,黃梁開始關注社會現實,編有《龍應台與台灣文化迷思》(唐山)討論集。而本文要介紹的這本詩集《野鶴原》蒐錄了自 1978 年以來一直到 2012 的詩作,合計 30 餘年,算是作者前半生的一次總回顧。而且這本詩集同時與一本長詩集《小敘述:二二八个銃籽》共同出版,所以我特別關心這本創作,也覺得這本詩集很重要。

 

    「黃梁」這個筆名便有一種古典的,夢幻的,人生如寄轉瞬即逝的意境。從他的整部詩集名稱來看,便有一種悠閒、優雅、隱士的文化中國性,特別鋪展一種中國古典美學:人與自然相互化身,主體與客體相互融合,道與詩相互寄托的意涵。也就是說,在黃梁的《野鶴原》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承繼中國古典詩的模型:自然風景寄寓「道」,自然風景是「心」的反映。黃梁的新詩主要以自然書寫為主,而這自然卻也是道/心的表現。就像中國古典詩歌在書寫自然一樣。所以,我們可以說他的詩主要是「道詩」、「哲理詩」。

 

    他的詩一半中國古典,一半當代氛圍,但兩種都環繞著自然氣象打轉;他寫〈蒹葭〉、〈九十九座宮殿〉、〈無枝齋遊記〉二首(此二詩可能是整本書最弱的作品),也寫薩克斯風、摩天輪、破雨傘,不過,他用以表達的思想與內涵仍然是很傳統的。莫約1995年前後開始,他逐漸增加台灣書寫,開始關注社會現實,不管是聲援樂生(〈寶藏巖記憶〉、〈樂生療養院懷想〉),或是回溯二二八事件(與本書同時推出的另一部詩集,以客語閩南語國語書寫的二二八史詩《小敘述》),甚至直接書寫雜文表明詩如何介入社會,都與早期單純著重精神面、心靈境界有明顯不同。

 

    黃梁的作品好像自外於台灣現代詩的各種運動與實驗,這使得他的作品擺在 2013 年顯得另類:太傳統了,於是反而另類。他的自然沒有汙染,他的情慾表現也很低調。他寫給人的情詩與其他詩人相比異常得少,即便是有,也寫得非常低迴婉約,且主要都是描述愛或情本身,而非抒發自己的綿綿思念:「女人啊!抱緊我,使枯葉落盡」、「鳥群飛走了嗎?/啊!臉龐像似熟睡的葡萄」。(兩句皆〈愛與石之間〉)他的作品以清潔、聖性為基調,崇尚性靈,他認為詩人要接觸的是原初/本質(《野鶴原》的「原」,除了是高原或原野,也是「原初」及「始原」),那是世界的美,也是存在的奧秘。他的作品,是一則則對靈魂的思考與考覈。

 

    黃梁的作品是令人驚豔的。他的作品有好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像是:「烈火烏夜之美,刺瞎了盲眼/使我恢復視覺」(〈烈火烏夜之美〉)、「愛,擠出鮮豔的膽汁/……/如果我是雨,如何淋濕自己?」(〈鮮豔的膽汁〉)、「一具屍體的一隻手下垂,似乎首度觸及黑暗/……黑暗,也竟被攪動出微光」(〈死之歌〉)。他的小詩(尤其是 10 行以內)有奇趣,中長篇幅的作品也句法奇特,很有層次。

 

    他的詩,有一點點超現實,像抽象強度較低的碧果和洛夫,比如他說:「此地,夢卸下百褶裙/我,危險而猶未完成/我的臉,海上帆影」(〈微笑,生存之霧〉)。或是「生之樹五尺,死之樹五寸/五尺迎風招搖/五寸利如白刃//珊瑚紅,歡喜/心靈憂苦,白矮珊瑚/十色刀劍精神奕奕/肉體的刀砧」(〈刀砧〉)。

 

    黃梁歌詩大體而言崇尚寂靜、愛、靈性,屏除語言、外在形象的干擾,透過呼吸,可以忘形,尋求本真。而他的表現手法,便是自然。他說:「渴望把心放飛/渴望身體放飛/空中沒有牆,空中沒有早與遲/渴望雨撲群山/渴望雨瀑洗心/雨後眾流歸一,雨後念念相續」(〈洗心雨〉)。自然是他尋求這些美善事物的方法。

 

    甚至,他在最後一輯直接表白了:最後一輯[卷十:詩篇之前]寫的是三十年的詩歌經驗的領會,以及他的詩觀。他彷彿要建立一套思想似的,不過,我以為這輯最大的價值還是一種散文之美。作者著重呼吸、專注(正念)這些方法,追求當下時刻、靈性、靜默、本真性(authenticity)(他很強調「最初」、「本質」、「創作之根」)、愛、喜悅,而唯有如此才得以寫詩。這些方法是寫詩的方法,也是生活之道;這輯表面上講的是詩觀(詩人何為?詩該如何寫?詩的本質?),其實也是作者自己的生命美學。

 

    黃梁詩技巧卓越,寫得美且空靈,悠遠。黃粱一夢,像野鶴杳然無蹤。留下的文字化成一秩,隱士已然離去。我們沒有看到黃梁本人在詩中的強烈身影或詩人個性,以文字留存的,是他所欲追求的境界。他說,「我的詩也不是為自己而寫,我的創作是為普遍心靈而寫,當我接觸到純粹心靈而與之重合,我會感受到寧靜和喜悅。」(請見他與畫家池農的對談文章〈自覺放逐的心靈──詩與繪畫的越界對談〉。字句略有調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白色書底些微黑點的封面,像鶴,又像雪,很能呈現整本書的情態樣貌。設計者也是年輕詩人宛璇(蔡宛璇),《潮汐》(澎湖縣文化局)是她的第一部詩集。

 

原文出處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3776

 

作者簡介

 

李雲顥,詩與小說的雙子星,育有斑比一貓。出生於 1985 年,星座天蠍。偶像是:村上春樹/駱以軍/楊牧/唐捐/鯨向海/鄭聖勳/蘇絢慧/鄧惠文。很幼稚,很幼稚,非常幼稚。2011 年出版詩集《雙子星人預感》(逗點),2015年出版第二本詩集《河與童》(小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